生物转化有机硒的研发历程

发布时间:2008-07-03 07:58:3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

  •        第一阶段:(77--86)调查研究、基础研究

           主持全国微量元素硒分布调查研究,获得农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科院专家用四年时间从全国1000多个县采样检测,绘制出了中国硒分布图,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有72%地区缺硒,其中一半属于严缺硒地区,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区处于缺硒地带,直接导致我国食物链中缺硒。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硒研究专家在友谊宾馆会见美国著名研究家奥德菲尔博士。这位博士说:硒就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1克硒在10吨粮食中混匀,粮食就不缺硒),但威力却巨大,科学家对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第二阶段:(87--92)应用研究
    利用真菌转化有机硒申报并获得国家引导性项目。中国农科院有机硒营养素转化成功,国内权威专家组的评审结论是:方向正确,技术路线合理,建议推广。攻克了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有机硒源这一高新技术,于1993年通过了部级鉴定,依托此技术生产出的有机硒营养素,聚硒能力强,有机硒含量占总硒量的99%,生物利用率高。
            第三阶段:(93--98)研发转化产品
    在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基地成立中试厂,同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生物利用率试验,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94115520.X)列入国家火炬计划(96D231B3060015).94、99年美国著名硒营养专家柯姆斯博士曾两次来华,指出“农科院有机哂是生物利用率较高的有机硒源,这使中国大面积缺硒成为可能。李鹏、路明、于若木、卢良恕等分别为农科院有机硒提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及时报道了这一成果。该产品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满足人们补硒的需求。
           第四阶段:(99年以后)推向市场,继续发展阶段
    编写出版了《硒与健康50问》、《硒的神秘疗效》、《硒游记》等著作。04年10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示范项目,并拨付专项经费。这再一次确认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转化有机硒技术的自主创新性和合理性,以及作为国家级科研成果的权威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