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05 21:41:52访问次数:信息来源:桃源富硒农产品网
我原是桃源县漆河供销社副主任。2001年我按照改革精神,把本社的同事一个个安顿完后,提出买断自己的干部身份,其要求得到组织的同意,这样我就从官场跳到商场,在一个荒坡上办了个小小的大米加工厂。2007年,我又牵头组建了桃源北路第一家水稻专业合作社。
短短的五年,合作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发展社员826个,联结农户3000多户,其中技术人员18名,种田能手上100人。社员遍布县内的漆河、九溪、太平桥、浯溪河等12个乡镇与桃源周边地区,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南宁、长沙等大中城市。其企业已成为常德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主打产品富硒香米成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指定产品》,企业注册的“钱缘”商标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9月,国际微量元素研究交流大会在湖北恩施召开,富硒大米指定为大会唯一推介产品,引起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参会的200多名科学家的刮目相看、啧啧赞叹。
9年前,我下海弄潮的举止令当时不少人费解。曾有好心人劝我:“兴海,粮食产业没什么钱赚,你还吃这些冤枉亏干啥?”我们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办个大米加工厂,虽解决不完当前农民卖粮难与水田抛荒问题,但也可多少出点力!”这些年来,党一直都十分注重“三农”、注重粮食生产,作为我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来说,最关情的也就是农村与农民。
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引领农民增收、造福广大民生。我天天都是想的如何把合作社办好,日日夜夜围着基地、市场、项目……打转转。春季,统一为社员买稻种、购肥料,既减少了社员投入,又保证了农资质量;秋季销粮,合作社尽可能的以优惠高价收购,不仅使社员卖了个好价钱,还确保了“二次返利”。农民插“无本田”、“放心田”,每亩还多赚200多元。这一下燃起了农民的种田热情与交粮积极性。去年,漆河镇丰火溶村种田大户徐建湘一次交粮65吨,合作社都是按每百斤145元付现款。徐建湘笑在眉头喜在心,今年水稻面积由去年230亩扩大到310亩,就连已荒芜多年的港汊湖滩也翻耕出来插上了水稻。
在县农科部门、县富硒办与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的指导下,我从2007年起投身富硒优质稻米的开发,采用良种+良肥+标准化的办法,在湖南首开先河地将无机硒转化为食用安全的有机硒。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所测试中心检验,我公司所产富硒大米富有硒、锌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硒含量达到了富硒标准。加上栽培的水稻是选的优质品种,因而实现了稻米卫生营养与口感的和谐统一。富硒米饭口感柔软、落口爽滑、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安全、营养的天然健康食品。此举深受广大农民和市场消费者欢迎,产品畅销上海、长沙、广州、深圳等地。此举还得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夸奖。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在去年又开发出了多维锌硒米和高必需氨基酸米,今年又主动承担了农香204优质稻与袁式高效肥的技术推广任务。现水稻长势很好,丰收在望。
为了让农民认识新科学,了解新良种,掌握新技术,让富硒水稻生产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合作社聘请有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社员们办班讲课,传授富硒水稻栽培技术。鉴于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不同,素质参差不一,还把老师请到社员的家中和田间地头上,手把手地教。现合作社成员每户都有一人会补硒技术,富硒水稻的面积由初始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3万亩,年增收700多万元,广大农民真正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在合作社管理上,我们实行的是“六个统一”:即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技术服务。我们还推行了富硒稻米质量溯源管理,确保农残不超标、富硒要达标。因而被评为《湖南省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我们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实行民主建社。有事儿大家一起商量,人人都有发言权,都有参予议策表决的权利,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社员间若有不同的意见,都能在社里把话说明白。“人心齐,泰山移”。今年6月初,大雨倾盆,合作社的曙光基地因沟渠堵塞,2000多亩水稻成为一片汪洋。我得知后,迅即派人带挖土机与社员一起清沟出淤排水。通过18个小时的同心协力作战,水稻终于露出身来,基地社员也绽出了笑容。
这一切,无不引起基地周边民众注目,致使前来要求入社的农民络绎不绝,要求种植富硒水稻的农民愈来愈多,从桃源北路到中路、东路,乃至整个白洋河流域,桃源主产粮区又一次成为沸腾的热土。
“积跬步,至千里,甘为农民多跑腿”与“支撑主导产业,托起三农希望,维护粮食安全,引领绿色健康”,这都是我的心愿。
前年,公司投资386万元新上了一条智能化的日加工大米100吨的生产线,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都是微电脑控制,只需3个人掌控,真正实现了“原粮调优自动化、精碾抛光自动化、色选配制自动化、计量包装自动化、副产品分离加工自动化、加工系统管理标准化”。从此走上了精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道路,生产能力也提高到6万吨以上,即可消化10万亩吨粮田的稻谷产量。今年,公司又筹措了400多万元,新建富硒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暨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内设科技培训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商务信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与技术推广中心;我还想组建一个富硒产业集团,下设许多分公司,联结更多的农户、农民和农田,形成桃源最大的优势产业、拳头产品。